close

 

過度使用電腦而影響到正常生活;包括影響工作、家庭、人際關係而無法自拔; 精神科提醒可能是罹患了『強迫使用電腦症』;名稱好像是這樣,不太確定,有哪位專業人士可以提供正確內容?
過度使用電腦到了什麼程度需要就醫呢?該怎麼醫治與防範呢?

現代社會用科技編造的另一張網,其威力卻一點也不遜色,一旦深陷其中,便會無力自拔。這張“網”就是現代科技的傑作 ~ Internet/手機 。
你被套上網路枷鎖了嗎?
什麼是網路沈溺症?你是不是已被套上網路枷鎖成 ? 網路奴隸?
看看下面的情形,你就會不自覺地開始反思了。

目前,醫學界對網路沈溺症的症狀有哪些還意見不一。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心理學家,沙比拉通過研究歸結出網路沈溺症的五種病徵。

◎ 上網時間總超過計劃時間;
◎ 忽視其他責任;
◎ 想減少上網時間但總是做不到;
◎ 由於上網造成其他方面關係惡化;
◎ 不上網時總感到魂不守舍或焦慮。

當然,不同的人沈溺於網路的方式也不一樣。總的說來,網路沈溺者分五種情形:

一是沈溺於網上交易,如網上購物、網上拍賣及在線賭博等;
二是沈溺於網路關係,如以聊天室、虛擬遊戲或網上新聞組中的朋友代替現實生活中的朋友或家人;
三是沈溺於網上色情,如色情聊天室或色情網站;
四是沈溺於網上資訊,總是不停地在網上搜索資訊或下載資料;
五是沈溺於電腦,總想玩電子遊戲,對電腦知識特別感興趣,這種行?常見於男性與青少年。

為什麼他會陷在網中央?

由於網路出現的時間不長,人們對它瞭解還不深入,對於由它引起的網路沈溺症,人們更是所知甚少。現在醫學界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對網路沈溺症進行研究,試圖揭開它的面紗。

一是心理動力學和個性分析法。該法認為,童年時受到的創傷或重大打擊,會使人在成年後產生某種心理扭曲,容易對某些事物上癮。這些人可能一生都不會發病,但一旦受某種條件激化,他們就會沈溺於某種事物,如酒精、毒品、賭博或者因特網

二是社會文化分析法。不同族群可能對不同物品產生偏好。例如在美國,本土人、愛爾蘭人及天主教徒偏愛酗酒,白人偏愛“天使粉”和致幻劑,黑人和拉美人則喜歡海洛因。目前還不知道是否存在容易沈溺於因特網的族群。

三是行為分析理論。人們會因自己的行為得到獎賞或受到懲罰。如果通過網路能逃避現實中的問題,從中得到愛或樂趣,他們就會在網路之中越陷越深。

四是生物醫學分析理論。該理論認為,遺傳或先天的因素,或者大腦神經系統中某些化學物質的缺乏,都可能造成對某種東西或事情上癮,如有些人迷戀跑步,有些人吸毒,有些人嗜賭。這也可能是網路沈溺症的原因之一。

怎樣才能跳出網路泥潭?

看到這裏,有些經常在因特網上流連忘返的人可能有點心驚肉跳了。是的,愛好上網可能是種病,但並不是在網上花費時間多的人都有病。網路沈溺症不僅和上網的時間有關,更重要的是它還和其他因素如不上網時的感受有關。

如果感覺自己可能得了網路沈溺症該怎麼辦?
專家建議,首先不要驚慌。網路沈溺症只是一種依賴症或強迫症,並不是不治之症,最好是看心理醫生。一個合格的心理醫生基本上都知道如何治療依賴症或強迫症。

對有些人來說,讓他們找醫生特別是心理醫生可能有些困難,那麼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。

首先想想上網過多對你的危害,比如和家人及朋友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,徵信社費用耽誤工作,睡眠不足,身體鍛煉時間減少等等。這樣一想,你可能會體會到網路的可恨。

其次,做個上網日誌。把上網時間及上網幹什麼記錄下來,這樣自己的“罪行”就有據可查,免得自己賴賬,也讓別人的批評有據可依。然後,制定一個具體的計劃。不能只想著明天要減少上網的時間,而是要列出幾點起床、幾點吃飯、幾點睡覺,什麼時間上網,上網時間多長。計劃要有可操作性,這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有所進步。

另外,在執行計劃時,可給自己一點鼓勵或約束。如制一張卡片,上寫著上網的五大害處與不上網的五大優點等,也可以在電腦旁放個鬧鐘,一到時間就提醒你下網。當然,要治好網路沈溺症,最重要的還是讓你“真正”的生活多姿多彩,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,增加交往。

患網路沈溺症的人不妨試試這些方法,當然,專家建議:有病還是找醫生。

千萬看住自己的孩子
現在的孩子成長在網路時代,父母們大都鼓勵孩子們使用電腦,只是對他們玩遊戲進行一些約束。值得注意的是,要培養孩子們使用電腦的良好習慣,防止他們患上網路沈溺症。

那麼,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患上網路沈溺症呢?你要注意你的孩子是否出現了以下問題,如過度疲勞、學習成績下降、對原來愛好的事情失去興趣、不喜歡和朋友們一起玩,或者變得不聽話。如果你的孩子同時出現上述三個問題以上,你就需要警惕了。當然,孩子們出現上述問題也可能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,如吸毒等。但無論怎樣,是你需要和孩子們好好談談的時候了。

你一方面需要和他多進行溝通,另一方面也需要採取一些措施,防止孩子在網路沈溺症中越陷越深。你可?他制定一個上網時間表和電腦使用規則;鼓勵他發展其他興趣和愛好,鼓勵他和朋友們多交往。另外,父母要對孩子採取一致的態度。

最重要的是,在孩子出現問題時應及時發現和糾正。預防問題,而不是應對問題,才是愛護孩子的最佳方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btfcdw 的頭像
    vbtfcdw

    優良徵信公會

    vbtfcd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